发布时间: 2024-04-22 文章作者:星辉眼科 阅读量:887
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,电子产品的普及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,近视问题日益凸显,尤其是高度近视,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。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近视人口高达7亿人,其中高度近视患者占近视总人数的10%左右,在大城市中这一比例更是接近20%。这意味着,有近7000万高度近视患者正面临着失明的风险。
高度近视常导致永久性视力损害,甚至失明,目前已为我国第二大致盲原因。
那么今天,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什么是高度近视?为什么会得高度近视?高度近视的眼底病变有哪些?又该如何预防呢?
什么是高度近视?
一般来说,高度近视是指近视度数在600度及以上的屈光不正状态。但6岁以下儿童如果近视超过400度、8岁以下儿童近视超过500度也被称为高度近视。高度近视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。
1、单纯性高度近视:近视度数高,但成年后趋于稳定,且不伴有导致不可逆视觉损害的眼底病变;
2、病理性高度近视:近视终生进展,伴有眼轴不断过度增长(>26.5mm)以及不可逆的视觉损害和眼底病变。
为什么会得高度近视?
近视的出现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,高度近视受遗传因素影响更为明显,随着社会发展,环境及电子屏幕的普及对高度近视的诱发因素不容忽视。
超28万人因高度近视而致盲
据统计,我国因高度近视并发眼疾致盲的患者已累计超过了28万人。我国近视患者中约15%有视网膜裂孔、视网膜出血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,其中的20%高度近视患者因此类病变致盲,高度近视已经成为我国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。
数据显示,高度近视占近视的10%,也就是说每10个近视者中约有1个高度近视者。高度近视可引发很多并发症,常见的高度近视性眼底病变有这些:
1、玻璃体病变
高度近视者眼轴的不断伸长导致眼球内部结构的改变,其中包括玻璃体的液化。正常的胶状玻璃体变得有水囊,眼前常出现如蝇蚊飞舞状或旗帜飘扬的感觉(飞蚊症),视物模糊,严重的会造成玻璃体后脱离,眼球转动时眼前闪光。
2、黄斑出血
屈光度达800度以上时易发生黄斑出血,表现为脉络膜(新生血管或无新生血管)出血,呈暗红色,且同一位置易反复出血,这时视力会明显下降。
3、黄斑裂孔
黄斑是眼睛中*重要的部位之一,而高度近视可能引发黄斑病变,包括后巩膜葡萄肿加重、黄斑前膜、黄斑板层裂孔等,进一步威胁视力。通常有视物模糊、中心暗点、视物变形的症状。
4、视网膜脱离
视网膜脱离是中/高度近视的常见并发症,发病率比正常人群更高。眼前会出现闪光、中心视力下降、视野有缺损。视网膜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变薄,严重影响视觉质量,甚至可能导致视力丧失。由于高度近视人群本身视力就较差,因而出现视网膜脱离早期不易发现,常延误治疗。常有视物模糊、中心暗点、视物变形的症状。
5、后巩膜葡萄肿
后巩膜葡萄肿是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常见表现之一。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,眼球后极部向后扩张,呈现出眼球像葡萄样向后扩张的特征。由于近视的持续加深,配眼镜已无法取得良好的视力。
6、青光眼
正常人眼球内容物大部分是液体,会对眼球壁产生压力,称之眼压。近视眼房角处滤帘结构不正常,所以眼内的房水流出阻力较大,在眼内的液体越积越多,容易造成眼压升高,进而引发青光眼。研究表明,高度近视眼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几率比正常人高,且青光眼导致的视功能下降往往被高度近视眼的病变所掩盖,因而容易忽略,造成不可逆的视神经损害。
7、白内障
高度近视眼可能比正常人较早出现白内障。高度近视者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,会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,晶状体会因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,视力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白内障。这种白内障发展缓慢,以核混浊和后囊膜混浊为主,且多为核性白内障。
如何预防高度近视?
①严格控制近视度数增长。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注意不要过度疲劳,避免近视加深,形成高度近视;
②有近视家族史者要格外警惕,早发现早治疗;
③避免蹦极、跳水、拳击、过山车等剧烈运动。因为高度近视患者的眼球壁相对脆弱,剧烈运动容易使眼球受伤,甚至出现视网膜裂孔或脱离;
④多做户外活动。有研究表明每天增加40分钟在校户外活动时间,可降低3年近视发病率;
⑤定期看医生。如果出现飞蚊症突然增多、有闪光感、黑影固定不动、看东西弯弯曲曲变形等症状,就一定要去医院做眼底检查。
在现代社会中,高度近视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健康挑战,给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带来了失明的潜在风险。然而,预防高度近视并非遥不可及,加强对近视的认识,控制近视度数增长,重视眼部健康,以及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等措施,可有效地减少高度近视所带来的危害。
扫码咨询